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 新闻动态
五大淋釉常见缺陷及解决措施
2017/7/20 上午 12:00:00

    众所周知,施釉是釉面砖生产中一个重要环节,通过施釉将坯体底色遮盖,提高瓷砖烧成后图案的美观度。随着近年来抛釉砖的花色品种日益丰富,抛釉砖的图案越来越精致,淋釉已经成为高档釉面陶瓷生产中不可缺少的施釉工艺。采用淋釉工艺施釉的釉面具有较佳的釉面效果,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淋釉较为讲究,容易受面釉性能、使用环境和施釉操作影响而出现缺陷,因此淋釉对面釉性能、施釉操作和施釉环境要求更高。那么,怎样才能避免淋釉缺陷的产生呢?本文根据笔者所在公司淋釉过程中出现的凹釉、针孔、釉屎、砖面白点和淋釉不均等主要缺陷进行分析总结,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,希望能对同行有所帮助。

NO.1 ———关键词:凹釉

    砖坯淋釉后,在釉面上出现凹坑(凹釉),有时甚至露出底坯。笔者通过对出现凹釉时的面釉性能和环境进行跟踪,得出出现凹釉的原因有三个:(1)面釉流动性不好,面釉结皮;(2)面釉中有气泡;(3)空气中灰尘进入面釉中。

面釉结皮

    针对面釉流动性差导致面釉容易结皮的问题,通常采取的措施是提高面釉的流动性和及时清理结皮面釉。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解决:(1)通过加入电解质三聚磷酸钠或食用盐,在不起波纹的情况下提高面釉的流动性,将面釉流动性控制25~40 s之间;(2)开动对流桶,增加面釉的流动性;(3)在保证施釉总量不变的情况下,拉快砖坯在釉线的速度,加大钟罩漏斗的下釉量;(4)每班清理一次钟罩和主釉桶,及时清理已经结皮的面釉。

面釉中有气泡

    面釉中的气泡主要来自两个方面:1)面釉中本身含有气泡;2)面釉进入釉缸时产生的。面釉球磨完成后,当陈腐时间不够时,面釉中的气泡没有溢出;当陈腐时间过长时,面釉中有机物分解,产生气泡。在使用过程中,需要不断从釉桶中补充面釉到釉缸中,当面釉从釉桶进入釉缸的落差过大时,会伴随着产生气泡。

    针对面釉中自身含有的气泡,通常采取添加消泡剂的方法进行处理;对于面釉从釉桶中流下产生的气泡,可采取增加副釉缸的方法,让面釉从副釉缸进入主釉缸中,减小面釉进入主釉缸的落差,避免面釉进入釉缸时产生气泡。

灰尘

   灰尘造成的凹釉有两类,一类是灰尘落在面釉中,另外一类是灰尘落在砖坯上。在施釉时,空气中的灰尘进入面釉后,因为灰尘与面釉在干湿性、流动性和结合性方面存在较大差异,灰尘与面釉结合不充分,在淋釉时造成釉面局部破裂产生凹釉;当灰尘落在砖坯上,在淋釉时,因为灰尘与面釉结合性差,往往会造成面釉不能正常覆盖在灰尘表面,在砖面上形成凹釉。针对灰尘造成的凹釉,可从两方面入手:(1)改进擦坯机处的除尘设备,提高除尘器吸附灰尘的能力;(2)在釉线清理卫生(或者釉线改造)时将釉缸盖好,同时终止淋釉操作,卫生清理完毕后清洗淋釉钟罩。

NO.2关键词———针孔

    针孔是瓷砖烧成后在砖面出现直径为0.5 mm左右的孔洞,有时密集,有时稀疏。造成淋釉过程产生针孔的原因主要有两个:(1)砖面不平;(2)砖坯温度与喷水量不适合。

砖面不平

    原料粉料颗粒分布不均匀,突然出现较大或较小颗粒时,会导致压制出来的砖面不平整,在砖坯表面出现凹凸现象。淋釉时面釉覆盖在砖坯表面,而砖面凹下去的部分没有填充面釉,在烧成时,小孔内的气体受热膨胀,将釉面胀开形成孔洞。针对砖坯表面不平出现针孔的现象,可以从两方面入手解决:(1)严格控制粉料的颗粒级配,减少粉料中过大颗粒和过小颗粒粉料的数量;(2)在釉线上对砖坯进行磨坯处理,将砖坯表面磨平。

砖坯温度与喷水量不适合

    在施釉前为了提高面釉与砖坯的结合度,通常在淋釉前对砖坯表面进行喷水,将砖坯表面湿润,打通砖坯表面的毛细孔,便于面釉迅速与砖坯结合。为了避免喷水后砖面干燥的速度太快,往往根据砖坯温度来调整喷水量,砖坯温度越高喷水量就越大。在实际生产中发现,当砖坯温度低于50 ℃或者砖坯温度大于90 ℃时,特别容易出现针孔。经过分析得知,当砖坯温度低于50 ℃时,砖坯温度低,砖面水分不仅挥发慢,而且渗入砖坯速度也慢,当砖坯到淋釉处砖面上的水没有干,面釉覆盖在水滴上,当水渗入砖坯后在原来有水的地方就留下一个小的孔洞,进入窑炉后孔洞里面的空气受热膨胀后冲破釉层,烧成后就出现针孔;当温度高于90 ℃时,当水与砖面接触时迅速挥发,在砖面上形成大量蒸汽,造成砖坯表面排气不好,淋釉时在釉层产生气泡,进入窑炉烧成时气孔膨胀破裂,产生针孔。针对这两种情况,我们设定砖坯温度标准(60~80 ℃),发现温度过高或过低立即对干燥窑炉进行调节,同时在釉线通过风机和加热管对砖坯温度进行调整,确保喷水前砖坯温度在控制标准内。

NO.3关键词———釉屎

    釉屎是烧成后在瓷砖表面凸出釉面的斑点,在其周围的小区域内只显示面釉的颜色,是因面釉中的杂质或者面釉结块落在砖坯表面,产生局部凸起,导致印花时在凸出点周围没有印上图案。在实际生产中,釉料结皮和砖坯粉尘落入面釉是产生釉屎的两个主要原因。

釉料结皮

    面釉的保水性不好时,在淋釉过程面釉容易在釉缸桶壁和钟罩出釉口出现结皮现象,特别是釉料流动性不好时,更容易出现结皮现象,结皮的釉料块落在砖面就形成釉屎。针对釉料结皮产生釉屎的情况,可采取两个措施:1)定期清洗钟罩,遇到釉料流速大、易结皮时,增加清洗钟罩次数;2)控制副釉缸进入主釉缸的釉量,确保主釉缸面釉维持同一水平面,避免主釉缸釉面经常变化而出现结皮现象。

砖坯粉尘

    砖坯经过釉料回收槽时,有时候会出现砖碎掉入釉料回收槽的现象,如果不及时将砖碎清理出去,砖坯会融进釉料中,造成釉料出现砖坯的颗粒物,含有颗粒物的面釉淋在砖面上就会出现釉屎。针对这种情况可采取如下方法:一方面加强普及釉屎产生的原因及后果;另一方面通过班长和技术员进行随机抽检的方法,督促施釉工及时清理回釉槽和过滤筛网里面的砖坯,并检查回收釉过滤筛网是否破损。

NO.4关键词———砖面白点

    釉面砖出窑后,在砖面上出现一些白色斑点(面釉底色),我们称之为白点。通过跟踪发现,砖面不平和釉面起粉是产生砖面白点的主要原因。

砖面不平

    砖面不平是压机压制出来后砖面有凹坑或者凸起,产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粉料的颗粒级配不好、压机模芯胶的硬度不合适或擦坯机擦得不均匀。针对容易造成砖坯不平的三种情况,可采取以下措施:1) 严格控制工艺参数,提高粉料的均匀性;2) 控制压机模芯胶皮的硬度,我们将压机模芯胶皮的硬度控制在95~97度;3) 定时检查砖坯经过擦坯机后的效果,发现异常及时处理。

釉面起粉

    面釉起粉是砖坯淋过面釉后,砖面部分地方面釉干得太快,进入印花设备时面釉呈松散的颗粒状,容易脱落,当印花机与面釉接触时,面釉粉黏在花网上(或辊筒上),印不上图案,烧成后起粉的地方显现为白色。针对起粉造成白点的现象,可从三个方面入手减缓面釉的干燥速度:1)控制砖坯温度,将砖坯出干燥窑温度控制在60~70 ℃;2)适当增加喷水量,在不出现炸砖的情况下尽量增加喷水量,一般将喷水量控制在30~40 g/片(800 mm×800 mm规格);3)降温、加水后仍出现白点,可采取在砖坯表面印油的方法。

NO.5关键词———淋釉不均

    淋釉不均是面釉在砖坯表面分布不均匀,有的地方厚,有的地方薄,表现为烧成后面釉厚的地方颜色深面釉薄的地方颜色浅,出现砖面图案颜色深浅差异。造成淋釉不均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:1)面釉釉膜出现波纹;2)钟罩出釉口结块,面釉流出速度不一致;3)钟罩倾斜。

面釉釉膜出现波纹

    在生产的过程中,由于釉线的气密性不好致使外界风吹到釉膜上导致面釉产生波纹,面釉淋在砖面上后,就会出现厚薄相间的情况;此外,外界剧烈震动也造成钟罩发生震动,导致钟罩上的釉膜形成波纹,面釉淋到砖面上也会出现条纹。针对面釉釉膜波纹,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解决:1)提高淋釉房的气密性,正常淋釉期间,严禁敞开淋釉房门,调整空调出风口,使空调冷气远离钟罩;2)控制钟罩上面釉釉膜的宽度,防止釉膜太宽造成波纹;3)加固钟罩架,同时禁止在淋釉房附近施工,防止震动造成波纹。

出釉口结块

    当釉料的性能不好时,在淋釉的过程中,面釉会在出釉口结块。因此在结块的地方下釉量就少,造成釉膜厚度不一致,烧成后,在面釉薄的地方上的图案颜色比两边图案颜色浅。针对面釉在出釉口结块的现象,可用海绵定时清理出釉口,防止釉料结块。

钟罩倾斜

    在淋釉时,若钟罩水平度不好,就会出现高的一边釉薄,低的一边釉厚,出现淋釉不均匀的情况。针对这种情况,首先需调整钟罩的水平,其次控制钟罩的高度,减小钟罩水平对釉膜厚度的影响,将钟罩距砖面的距离控制在5~7 mm。

 信息来源:陶瓷信息